通过山海鲸数据管家 API 应用可以方便、快捷的对各种数据源进行整合和运算处理,生成 API 接口供山海鲸可视化项目调用。本文主要介绍在山海鲸数据管家中添加并处理 API 数据,然后将 API 接入山海鲸,具体操作如下:
打开山海鲸数据管家,在“工作台”界面中点击“新建”,选择“新建应用”。
在创建应用界面选择“API 应用”,下方可以更改“应用名称”,设置完成后点击“创建”。
创建成功后会自动打开该 API 应用,可以设置相关的参数,在左侧的“API 设置”栏中可以新建或删除API,也可以查看当前 API 的调用地址。
在“授权访问”界面,可以更改“应用名称”、查看“应用 key”、“绑定域名”、添加“API 白名单”操作。(点击查看更多教程 →设置参数)
我们需要为API 应用添加数据,打开 API 应用的“数据设置”界面,可以看到“输入模块”、“整表处理”、“计算模块”三个模块板块,输入模块包含“导入数据表”、“导入 RPC”和“请求参数”,点击并拖动相应的模块至右侧操作界面就可以为 API 应用添加相应的数据。
下面以 Excel 数据源为例介绍,使用鼠标拖拽添加“导入数据表”模块至右侧操作界面,选择需要的 Excel 数据源表,点击”确定“。
教程中使用到的Excel 示例数据如下:
时间 | 值 |
---|---|
2025/4/20 | 1 |
2025/4/21 | 2 |
2025/4/22 | 3 |
2025/4/23 | 4 |
2025/4/24 | 5 |
这里导入的字段为“时间”和“值”,通过鼠标拖拽操作可以将输入模块的“时间”、“值”和输出数据模块的输出字段相连接,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将 Excel 数据源通过 API 输出的设置。
添加 API 数据后,通过左侧的“整表处理”和“计算模块”板块可以处理 API 数据,整表处理包括“限制数量、筛选、合并、排序、聚合、转置”,计算模块包括“相加、相减、相乘、相除、最小、最大、常量、脚本、HTTP 请求、JSON 解析”。
下面将演示“筛选”、“脚本”和“HTTP 请求”模块操作,如需使用其他模块,请参考“模块”教程。
筛选数据是指根据特定条件或标准,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条件执行,从而在数据集中提取出符合要求的部分数据,下面介绍具体的操作步骤。
在前面我们已经添加了 API 数据,这里使用鼠标拖拽添加“筛选”模块至右侧操作界面,将它放在Sheet1 模块和输出数据模块的中间,方便后续的连接,如下图所示:
首先将Sheet1 模块和筛选模块的“Table”字段相连接,这样可以获取到 Excel 文件中的所有数据。
**【温馨提示】**筛选无论连接到表的哪个部分都会对整个表进行筛选,如下图所示:
然后在筛选模块中点击“+”按钮可以设置筛选字段和筛选条件,可以添加多个条件,不设置筛选字段和筛选条件则默认输出空集。
然后在“FieldName”设置项中选择需要设置条件的字段,在下方设置筛选的条件,如下图所示:
最后将筛选模块与输出数据模块的输出字段相连接(点击“+”按钮可以生成输出字段,也可以直接和“+”按钮连接),这样就完成数据筛选后的输出,如下图所示:
【温馨提示】在筛选模块与输出数据模块的输出字段相连接时,选择连接Table 字段会输出多个 JSON 集合,如下图所示:
如果选择其中某项进行输出则会输出筛选过后的该项的集合,如下图所示:
“脚本”是指一种按照特定格式和语法编写的程序代码,旨在自动化执行一系列命令或操作,添加**“脚本”模块后我们可以编写代码**来处理和输出相应的数据。
教程中使用到的Excel 示例数据如下:
月 | a 品类 | b 品类 | 总成本 | 营收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1123 | 5512 | 8456 | -1821 |
2 | 1564 | 4555 | 456 | 5663 |
3 | 5678 | 8779 | 7844 | 6613 |
4 | 1548 | 545 | 312 | 1781 |
5 | 1464 | 125 | 1124 | 465 |
参数的意义是接收连接端的数据,这里接收参数arg1并在代码中进行输出,如下图所示:
在输出数据中会得到参数 arg1 的所有内容,如下图所示:
Arg2,key1,key2等只要在脚本函数主体中没有出现,就不会影响脚本的运行。Key1和key2是作为输出的属性存在的,类似给输出的内容分类。
Arg 参数和key 输出都可以任意添加删除数量个更改名字,arg的value是默认值,如下图所示:
“HTTP 请求”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,当用户在浏览器中点击链接、提交表单或者应用通过网络获取数据时,都会发送 HTTP 请求到服务器,并根据响应内容显示页面或进行下一步处理,在计算模块中可以点击添加**“HTTP 请求”**模块。
如果没有特殊要求,只需要输入url再确认请求方式就可以获取数据。(点击查看相关教程 →如何将物联网设备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?)
如果需要动态的 url,并且需要输入“Header”和“body”(标识出来的地方是“body”),如下图所示:
静态模拟动态数据的示例代码如下:
1 | // 静态模拟动态数据 |
在HTTP 请求中,“Header(头部)”是 HTTP 协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。它由一系列键值对组成,提供了关于请求、响应或连接的元数据信息。这些头部字段帮助客户端和服务器传递额外的信息,以支持请求的处理。在模块的下方可以连接Header,如下图所示:
API 应用设置完成后,需要在应用左下角点击“保存”和“启动”应用,这样 API 就可以被正常调用了。如需停止 API 应用,请点击“停止”按钮。
**【温馨提示】**API应用启动后,可以调用所有的API。API 应用设置完成后,选中一个需要调用的 API,在该 API 的“基础设置”界面复制“API 调用地址”。
将“API 调用地址”粘贴至浏览器查看输出数据,如下图所示:
关于在山海鲸中可视化接入 API 应用的设置,请参看教程 →连接 API
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步骤:打开山海鲸可视化,在数据源编辑窗口中,在左侧选择“添加新数据”选项卡,然后在右侧点击接口分类中的“API”按钮。
点击“API”按钮后会弹出输入“连接 API”的设置框,此处可以选择“GET”或“POST”请求,然后填入一个 API 地址。在下方可以设置 API 请求参数、认证、请求头和请求体。API 参数设置完成后,点击“发送”按钮后可以在界面下方查看“响应”是否正常。
如果 API 可以正常访问,点击“下一步”按钮进行“数据解析”和“数据预览”操作,点击可以查看相应教程,这里不进行具体的演示。
接入 API 应用后,点击右上角的“数据”栏目可以查看刚才添加的数据。
然后在下方的“看板公共数据”处就可以查看添加的 API 数据了。